传灯大师(幽溪大师)
传灯大师(幽溪大师)
      传灯大师出生于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八月二十日… [查看详情]
    六 朝 陈太建七年(575) 九月,智者大师(538~597年… [查看详情]
  天启二年(1622) 传灯大师以银220余两,赎回田22亩,又官田8亩4分。又田5亩5分… [查看详情]
  2004年 化巨资在寺东芙蓉峰岩壁雕高明讲寺祖师(智者大师、传灯大师、觉慧大师)石像三尊… [查看详情]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区域沿革
区域沿革

浙东沿海有大山,因“山有八重,四面如一,顶对三辰,当牛女之分,上应台宿。”故名天台。

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陈隋时期,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宗派——天台宗,天台山因此成为佛教名山。千百年来,中外佛教信徒对天台山顶礼膜拜,视为圣山。

天台山“山水神秀,佛宗道源”,寺院梵宫遍布。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一个黄昏,一位叫智顗的高僧正在天台山佛陇上讲经。 忽然,一阵山风吹来,扬起经书,经页随风翩翩飘向山涧,顗杖锡披荆与僧众顺山涧寻找经页,经页落地处,但见峰峦秀拔,清溪鉴心,遂在此辟幽溪道场,这便是后来的高明讲寺。

 高明寺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东部,距天台东北10公里。高明寺背依狮子峰,面对象王峰,四周苍峰环列,古木森森,寺前幽溪静静流淌,环境非常清幽。寺宇居高山之半,“日月二曜,常照临于其下,聚而不散”,故名高明。

幽溪有道场,始于智者大师。相传大师7岁时,曾梦见一高山,面临大海。山顶有僧招手唤他攀登,并以臂接引。他登上山顶,僧说:“汝当居此,汝当终此。”陈太建七年(575),智者大师初入天台山,遇定光和尚,定光说:“还忆梦中招手事否?此峰金地,我已居之,北峰银地,汝当居之。”大师始悟梦中宿缘,从此居佛陇,建修禅道场,苦心修持。

智者大师在天台山佛陇讲经时,众僧常见幽溪涧底飞架七宝虹桥,甚感惊异。一日,大师手拿《净名经》正在讲经,忽然一阵风吹起经文,随风飘游,翩翩不下,飘五里许,怪风平息,经文落地。大师杖锡披荆寻经至此,见其地峰峦秀拔,清溪鉴心,灵气盎然,就筑净室居之,称为幽溪道场。此后,一千四百多年来,历代许多高僧来此修禅,并逐步扩建道场。盛唐时改称净名寺,已有相当规模。五代初期称智者幽溪道场。后唐天佑七年(910),始称高明寺,清泰三年(936),又称幽溪道院。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称净名寺。明代初年,复称高明寺。此后历经沧桑,明嘉靖中期,逐渐衰败,直至化为乌有,不祀三宝香火长达60年。

明万历八年(1580),高僧传灯随百松大师讲《童蒙止观》于定慧真身塔院。某日,经高明旧址,见万山耸秀,众壑幽奇,便有买山之志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),传灯访智者遗踪,目睹幽溪环境,有终此之念,开始逐渐赎回寺产。十年后,传灯着手兴建大殿,此后,横身殚力陆续建设僧房、禅堂、楞严坛、山门、两廊、钟楼、藏阁等,终32年之功,高明寺得以重兴,俨然名山大丛林。

清代以后,高明寺又渐趋衰废,至清光绪年间,敏曦法师发起募款,重整寺宇。后经兵灾,损毁极重,民国15年(1926),住持观通修葺倾圮的地藏殿、钟楼等。“文革”期间,高明寺破坏严重,大殿、钟楼夷为平地,所有佛像被毁,3500公斤重的大钟被砸碎,瓦砾载道,钟鼓不鸣。

1979年,住持觉慧法师重建大雄宝殿,此后,历经艰辛,逐步修复了钟楼、厢房、观音阁、放生池等,同时进行寺外景点配套建设。现任住持了文法师继承乃师觉慧的衣钵,以重兴高明寺为己任,进一步整修、扩建罗汉堂等。现在的高明寺重楼叠阁,金碧辉煌,面貌焕然一新。

寺院分三轴十三院,依山而建,共有屋宇二百余间。进入南海康有为题额“高眀讲寺”的山门,即为天王殿。拾级而上达大雄宝殿,匾额为康有为所书,大殿中尊为释迦如来入定,佛身连座高16尺,文殊菩萨居其左,弥勒菩萨居其右,两旁供18罗汉,后壁塑观音大士,殿柱楹联曰:“牛宿曜峰,风飘经至,百代咸尊智者;幽溪映月,人悟性空,三乘共证中观。”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所书。再上为方丈殿,为原楞严坛址。方丈殿上是藏经楼,藏有雍正所赐龙藏。寺院东轴依次为钟楼、斋堂、禅堂、观音阁,还有东横厢、东客堂、不瞬堂等偏殿,钟楼内的铜钟是天台山一绝,为浙江省之最,重2吨半,鸣时声闻十里。西轴依次为放生池、幽溪佛学苑、罗汉堂、西方殿及西横厢等,罗汉堂内有近年塑造的 五百罗汉,为泥塑彩绘,形象栩栩如生。

高明寺内有大量记载寺院的珍贵文物。 如“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记”,碑文记述传灯大师建造楞严坛的经过,虞淳熙撰,陈继儒篆额,董其昌书。“紫金钵”,铜制,传为智者大师遗物。还有“智者袈裟”、“智者手书《大方等陀罗尼经》”“、楞严坛铜镜”、 “梵文经石刻”、“清代钦赐龙藏”等。

19834月,经国务院批准,高明寺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。
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方式 |
浙ICP备12019939号